本文由中国房地产报(微信号:china-crb)授权房掌柜转载,中房报记者 苗野|北京报道
物业公司资本化的赛道越来越热闹。
10 月 7 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其下属控股子公司蓝光嘉宝已获保荐人告知,香港联交所原则上 同 意 蓝 光 嘉 宝 递 交 的 公 开 发行 H 股股票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
10月10日,鑫苑物业披露招股结果,最终发售价厘定为每股 2.08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203亿港元。10月 11日,鑫苑服务(01895.HK)实现在港交所上市。
它们身后,还有大量房企正筹备分拆物业服务上市。世茂总裁许世坛此前透露,旗下世茂物业完成转型并更名“世茂服务”后,预计将于 2021 年分拆上市。正荣集团也被曝出计划将旗下物管业务在香港上市,可能集资约 1亿美元。
继去年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后,今年,物业公司再次掀起了一波赴港上市的小高潮。据中物研协的数据显示,计划上市的物企共 40 家 。其 中 计 划 在2019、2020、2021、2022 年上市的物企分别有 9 家、9 家、2 家、2 家,另有 18 家有上市意向但未确认上市时间。2019 年拟上市的物企除了鑫苑物业、蓝光嘉宝、保利物业外,还有时代物业、康桥物业、新大正物业、建业物业等。
物业公司扎堆赴港上市的背后,究竟蕴含着资本运作的哪些内在逻辑?TOP30 房企均有布局物业服务,谁又会成为上市物业公司的领跑者?
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通过将物业分拆上市,房企旗下物业板块能够减少对于集团的资金依赖,同时实现独立运作,减轻母公司财务压力。
也有声音认为,当下物业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状态。尽管房企分拆物业上市如火如荼,从去年以来物业股也表现不错,但物业服务作为脱胎于房企的独立板块,以及转型运营的第一站,依然有不少的潜在风险点。物业企业 IPO 并非等于上了一道保险。
跑马圈地的 IPO 潮
房地产行业的规模争夺战,正在由地产开发赛道驶向物管运营。继物业上市第一股彩生活之后,雅生活服务、碧桂园服务、新城悦 、佳兆业物业 、永升生活服务、滨江服务和奥园健康等相继赴港上市。
最新的数据是,已有 16 家物业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物业公司正成长为港交所一个独立的板块。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 60%, 约 1.3 亿港元,将用于扩展物业管理服务、寻求战略收购及投资机会。”鑫苑方面表示。
鑫苑物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买卖后,张勇成为少数同时拥有美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的实控人。他认为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开始从规模转向物业服务生态,并计划增加鑫苑物业占有一席之地的城市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华中、华东及环渤海地区的物业管理项目。
这不只是张勇的野心,也是其他已经上市或正在上市途中的大多数物业企业的图谋。相比于依靠母公司输血或自身运营,物业板块独立资本化,无疑是更好的规模加速器,物业公司的上市、并购交织着进行。
从上市物业公司的资金用途来看,大部分资金都被用来收并购以扩张规模。如雅生活将 65%的融资投入收并购;永升服务将55%的募资金额用于战略性收购及投资。
易居企业集团 CEO 丁祖昱认为,由于目前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不高,全国约有 11 万余家物业企业,每一家平均的管理面积规模很小,行业前 100 强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市场存量的 32%。因此,目前上市的物业公司几乎都将所融资金用来投资和收并购项目。
刚过去的 9 月,雅生活就发起了迄今为止物业行业最大的一起并购,拟以 15.6 亿元收购中民物业60%股权,及以不超过 5 亿元的对价收购新中民物业 60%股权。这已经是它在今年发起的第四次并购。
此外还有永升服务以 4.62 亿元收购青岛雅园物业 55%股权;碧桂园物业服务 1.9 亿元收购嘉凯城物业 100%股权;中海物业以 466万元收购中建捷成物业全部股权;中航善达收购招商物业100%股权。
对物管行业跑马圈地现象,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各大公司积极外拓第三方物业,同时加大收并购力度拓展规模,散乱的经营模式将逐步淘汰,开始向标准化进军。
安信证券分析称,房企分拆物业公司上市,一方面是源于对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的预判,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物业行业中长期前景的看好,“做好存量”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当下的重点。资本正以很强的姿态席卷物管行业,大企业正在跑马圈地构建自己的业务围城。
2025-06-29 18:45
2025-06-28 14:45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