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與內地合作利好消息連連。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莞港產業合作推進......未來東莞與香港將會有更密切的合作發展。
近日,2018年莞港產業合作聯合推介會在香港舉行。本次推介會以“攜手共迎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為主題,共達成莞港簽約項目39個。
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在致辭中指出,東莞與香港都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在此機遇下,莞港互聯互通將更加緊密、優勢互補將更加突出、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莞港合作應當在大灣區城市群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會上,東莞市市長肖亞非還從區位優勢、空間優勢、配套優勢、成本優勢、政策優勢、營商優勢六個方面解讀了東莞投資的條件和優勢。
本次大會得到莞港兩地業界的高度重視,碧桂園集團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玖龍集團董事長張茵,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恒基(中國)常務副總裁蔡涯棉,以及新世界集團、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等重點企業總部高層出席了會議。
大會共達成莞港簽約項目39個,其中重特大招商合作協議簽約項目3個,城市更新意向投資簽約項目7個,重點在創新科技園、TOD開發、特色小鎮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莞港全面深化合作簽約項目8個,重點在經貿合作、人才交流、創新創業等方面全面深化莞港兩地合作;產業投資合作簽約項目21個,涉及投資金額約350億元人民幣。
相關鏈接
東莞全面提升行政效率
2018東莞市產業招商大會現場簽約29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09.41萬戶,市場主體總量、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東莞深化市場監管服務改革,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打造智慧監管新模式。
今年,在創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體制機制、“數字政府”改革和深化市場監管服務改革上,東莞繼續提升行政效率,堅持推動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建設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營商環境
創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體制機制
今年6月21日上午,2018東莞市產業招商大會召開,1200多名客商嘉賓彙聚東莞,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疊加效應”下的新時代、新東莞的新商機,紛紛來投資東莞。紫光芯雲產業城項目、平安威遠島智慧新城項目、華潤沙角半島開發項目等29個重大項目在現場率先簽約投資東莞,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
會上,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在回顧藍思科技兩度投資東莞的曆程後,深情地說,東莞真正關心企業、尊重企業家,真心為企業辦實事,落子東莞是藍思科技發展戰略十分重要的一步。
周群飛深情表達的正是東莞創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體制機制改革帶動的良好效果。近年來,東莞搶抓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機遇,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莞港澳交流合作,搭建莞港澳溝通聯系平台,積極對接國際高標准,組織企業參加海關總署“以企業為單元”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改革調研,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莞版“外資十條”等一批重大產業招商政策,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同時,試行政務跨城通辦,在廣州、東莞試驗開展部分跨城業務,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接下來,東莞將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體制機制,爭取將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濱海灣新區、共同構建灣區核心區域等機制創新事項納入省實施方案的重大事項清單。
“數字政府”
打造覆蓋全市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
2017年,東莞新登記市場主體22.3萬戶,同比增長28.3%,其中新登記企業10.2萬戶,同比增長23.5%,全市市場主體首次突破100萬戶。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09.41萬戶,市場主體總量、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開辦企業便利度是影響一個地區市場主體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截至去年,在全省開辦企業便利度評估中,東莞已連續兩年位列全省前三、地級市第一。2017年4月,東莞因推動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時到位、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好,獲國務院通報表揚。今年4月,東莞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商改典型,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上做經驗介紹。
今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強調,要努力提供高效便捷政務服務,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實現事項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至少縮短50%以上,涉及多部門的審批事項100%實行並聯、協同審批,將企業開辦時間減少一半,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部分試點地區要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
東莞將加快“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市鎮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和綜合服務窗口,打造覆蓋全市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逐步實現企業群眾辦事“一門辦理”“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和“零跑動”。預計2018年年底前完成200項企業、群眾經常辦理的高頻事項進駐平台。到2020年年底,除特殊情況外,實現所有政務服務事項使用一體化平台進行全過程流轉。
市場監管
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
劉志和是厚街新塘社區網格管理員。為配合做好商改後續監管工作,他在厚街網格管理員中率先建立微信工作交流群,創新商改後續監管和新型“清無”工作管理。
為深化市場監管服務改革,東莞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推進社會服務管理“智網工程”建設,將市場主體住所信息核查、市場主體開業情況核查、市場主體行政許可辦理情況核查、市場主體無證照經營線索巡查、督促市場主體按時年報、督促市場主體亮照經營等有關事項與“智網工程”對接融合,打造智慧監管新模式。
網格員利用智網APP的手機終端在規定時限內上門核查市場主體信息,發現輕微問題的發出書面告知,先行督促整改,10個工作日後再行複查。如問題仍未解決的,通過手機APP生成線索,按職責分工自動推送至相關後續監管部門,部門通過系統反饋處理結果,形成任務處置閉環。2017年12月正式“入網”作業以來,共向各鎮街推送監管任務24.88萬條,已反饋24.02萬條,網格員發現上報線索7.24萬條,“哨兵”和“偵察兵”作用初步顯現。
在市場監管服務方面,東莞還打造市場監管協同創新平台,鼓勵創新主體打破區域界限和體制壁壘,提升系統規劃和協同創新能力,搭建制度化參與平台,推進協同監管工程和信用監管工程,推動傳統的單一政府治理向社會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轉變。
(房掌櫃整理自東莞時間網、廣州日報)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
2025-06-26 08:31
2025-06-25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