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闭幕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 苏州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全 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意见(讨论稿)》)。《意 见(讨论稿)》对我市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作出了总体安排,强调必须以 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创新,阐述了苏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同时提出了苏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八大重要领域。
本报记者在会议期间,就“八大重要领域”深化改革的思路及下一步 探索实践的走向采访了有关负责人或专家,一一进行解读。
1争取设立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
《意见(讨论稿)》提出,要在整合叠加现有政策优势和平台载体优势的基础上,推动扩大开放与转型升级、功能培育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力促开放型经济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体系,积极创建苏州自贸区,并主动呼应对接,用好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1解读推动制造业更好更快转型
如何来理解《意见(讨论稿)》中提到的“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志明告诉记者,为了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自贸区,我市因地制宜地设定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深化中新合作、深化对台合作”等三大任务,并围绕这三大任务提出了苏州的具体政策诉求。
“苏州首先考虑的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位列全国第一,但在原有的体制机制下,还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王志明说,如果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最终落地,能够为我市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积累经验,能够吸引更高端的制造业、更多的服务业进驻到苏州,对外投资也将更为便捷,在海关的特殊监管区内,苏州的税收收入将更高,原先很多不能进行的贸易形态和制造业形态今后都将可以运作,而我市计划用五年建成的区域金融中心,在苏州自贸区内也将有更大的发展。
同时,记者也从市商务局局长唐晓东处了解到,在时间上,设立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正进入完善方案、对上争取的阶段。“整个苏州的转型升级是时不我待,所以市委的整体思路是首先确保部分更为务实的政策,利用园区和两岸合作区争取一些政策的试点,同时全力争取第二批(自贸区试验区)的正式申报。”
2创设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
《意见(讨论稿)》围绕大力推进开放创新综合改革,继续当好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明确要求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示范区、现代金融集聚示范区、国际科技创新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中新社会管理合作示范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六个示范区”。《意见(讨论稿)》立足工业园区对外合作优势,就进一步深化中新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解读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如何来理解“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对“试验区”作了简要介绍。
“试验区”的发展方向: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为更多依靠内需带动和创新驱动。二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开放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型,建立效能型、服务型和权力约束型政府体制。四是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快社会运行法治化,能够由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的都放开实行自我管理。
试验区的目标定位:一是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二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示范基地。三是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四是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先导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说,苏州工业园区20年发展下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民生、信息化等均具备良好基础。“园区可以做一些其他地方一下子难以铺开的‘先行先试’。通过‘先行先试’,探索一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
3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
《意见(讨论稿)》提出,要通过推进两岸产业、金融、商贸、载体、投资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构建新机制、实现新突破、形成新亮点。
《意见(讨论稿)》就昆山试验区建成转型发展的战略平台、上海自贸区的功能拓展区、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的先行区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3解读打造国内一流的集聚台资的最高平台
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在交流材料中表示,昆山将充分利用部省际联席会议这一重要协调机制,把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打造成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试点基地。一是加速产业对接,整合两岸优势资源,推动新兴产业向价值链顶端延伸,打造中华民族品牌。二是建设华侨台资金融企业集聚区,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搭建台资企业股权交易中心,吸引台资企业设立区域总部、营运中心,努力建成两岸金融合作创新的示范区。三是积极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开展“区对区”合作试点,推动昆台联动,建设两岸冷链物流基地。四是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金融、贸易、产业、功能对接,不断增强接受辐射能力。
4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
《意见(讨论稿)》提出,围绕争取上升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重点明确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探索改革土地制度、有序推进“三个集中”、继续深化“三大合作”、建立产权交易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城乡公共服务等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尤其针对土地制度改革这一城乡一体化核心问题,《意见(讨论稿)》提出了探索建设用地在县级市(区)范围内空间置换的改革。
4解读让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苏州最大的特色与品牌,也是苏州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将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争创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5构建区域金融中心
《意见(讨论稿)》 着重从健全金融组织、培育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等五个方面对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作出具体部署。《意见》提出要重点培育本土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意见》特别强调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提出开展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的综合性科技金融创新,深化“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工作。
5解读目标2018年基本成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苏州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先发优势和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勤第表示,目标到2018年,区域金融中心基本成型。主要体现在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金融业贡献度、金融相关率等核心指标显著提高,金融业增加值、金融资产总量、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股权投资规模、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等主要业务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六,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同时和第一方阵城市距离能够缩小。
“苏州民营经济活跃,对自己需求较大,苏州市民理财需求日益扩大,这让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很有必要。”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顾建平说,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其实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区域”要明确,其次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苏州离上海太近,而上海又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要在上海边上创出自己的一片天,苏州必须错位发展。”
顾建平表示,现在金融业日益庞杂,新的机构、新的形式越来越多,不过这是个好事,这给苏州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基础。只要苏州能牢牢抓住这些新东西,未来将相当有看头。
2025-06-25 08:41
2025-06-25 08:29
2025-06-25 08:19
2025-06-24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