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杭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6日零时起全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并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的双重措施。同日,杭州市政府官方网站中国杭州发布了关于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高峰时段错峰限行的两则通告,以及总量调控具体方案的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此前不断传出的杭州“限牌”传闻成为现实。
通告称“2014年3月26日零时到2014年4月25日24时止,全市暂停办理小客车的注册、转移及转入本市的变更登记”,并明确了“增量指标需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而根据征求意见稿,杭州每年共设置8万个小客车指标,其中以摇号方式配置的增量指标为6.4万个,以竞价方式配置的增量指标为1.6万个。单位增量指标占配置额度的12%,个人增量指标占配置额度的88%。个人指标将保留3个月,此后可申请延长至6个月,逾期未购车则指标失效。
当地曾多次否认限牌
杭州限牌、限购的传闻可以追溯至2011年。2011年7月,杭州市“两难办”称正在研究对车辆实施“限行”、“限牌”。当时,乘用车千人保有量131辆,全国排名仅次于北京。
随后,有关杭州限牌、限购的传闻始终不绝于耳。去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透露,未来天津、深圳、杭州等八个城市存在限购可能,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对此,当地有关部门曾多次予以否认。今年3月中旬,杭州市治堵办表示,杭州公共交通体系以及路网建设尚不具备限牌条件,限牌之前也还有限行升级等治堵措施。即使到了25日下午,在已经有媒体曝出“限购”新闻稿图片的情况下,当地交管部门仍表示“不知情”。
恐慌性抢购早已开始
通常情况下,城市在限购实施前夕会出现恐慌性抢购车辆的情况,因此杭州的“辟谣”被很多人解读为“缓兵之计”。特别是1月天津“闪电”宣布限购后,有关部门的表态似乎并不能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实际上,这种恐慌早已反映到当地的汽车销售上。来自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杭州汽车营销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24.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8%。而截至今年2月底,杭州乘用车保有量已达到259.8万辆,年增长率为12.1%。
据了解,早在几天前,杭州地区已有不少经销店延长营业时间。而截至发稿前,多家经销店包括展车在内的库存车型已销售一空。随着杭州限购开始实施,国内已有上海、北京、贵阳、广州、天津、杭州等六个城市加入限购行列。
2025-07-03 13:37
2025-07-03 12:23
2025-07-02 08:15
2025-07-0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