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东海碳素(苏州)有限公司总务科长姜卓玲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工商局,递交了一份增资申请及相关材料。“最迟下周四,我们就可以取件了,真没想到这么快!”
东海碳素(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6月的日商独资企业。35岁的姜卓玲是进入该企业的第一位中国人。去年,她为该公司办理过“法人变更”。“说实话,园区的服务一直是比较好的,但现在流程更简化,服务更贴心,我只想说,满意、满意、非常满意!”8月1日,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姜卓玲感受到的变化,源自苏州工业园区今年1月20日开始推行的“负面清单”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管理一直采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即正面清单管理。2013年9月,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上海自贸区在国内率先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并规定:负面清单内的项目实行审批制度,清单之外的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大大提高了外资“落地”速度。今年1月20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外资“负面清单”制度并开展试点。
在这份负面清单表上,记者注意到,16个行业门类分为两个列表,分别是“禁止外商投资列表”和“有条件管理列表”。
“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园区规定,将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苏州工商局外资处负责人张玮举例解释说,外企新设或增资,原本都需要先到经发局办理审批,完了之后才能到工商办理注册或增资,也就是“串联审批”,时间往往比较长;而现在,只要是“负面清单”以外的项目,就可以直接到工商办理手续,可以同时、也可以在办完工商手续之后,再到经发局备案,也就是“并联审批”。时间上至少可以缩减十天左右。
别小看这节省的十天时间,它完全有可能决定一家企业的输赢。以增资为例,有些招投标项目,规定必须达到一定的注册资本才能参与竞标,如果一家企业想竞标却跨不过这个门槛,就可能迫切想增资。“过去要增资,全部办完手续至少十几个工作日吧,现在正常5个工作日,如果是特别急的项目,甚至立等可取!”张玮说。
《关于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探索予以肯定。《意见》明确,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等开放型经济重要载体借鉴上海自贸区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并适时在有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
据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透露,未来我省将推行内资外资项目管理并轨,研究制定统一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项目申报程序、审核内容和审批流程等方面实行内资外资一视同仁,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同时,建立健全部门之间联动会商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有关事项并联办理,并联手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不止于此。《意见》还提出了若干提振创业者信心、鼓舞冲浪者激情的举措:要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对市场准入作出制度性安排,公布行政权力清单,探索试行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缩减投资核准范围,下放项目核准权限;此外,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也被寄予厚望。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工商部门在简政放权上的大动作频出:取消注册门槛,“实缴”改“认缴”,探索“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放宽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8月1日起又在全省全面推行“年报”制,取代延续多年的“年检”……
去年12月19日,江宁万达广场开业前一天,“咖啡陪你”店老板张娜从江宁区工商局领到了该区首张“零出资”工商营业执照,“不用缴付注册资本就拿到营业执照,资金周转压力小了很多,也圆了我的创业梦。”张娜说。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分析指出,近一年来,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取消注册资金”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实质性“砍权”,是政府职能的一场自我革命,如果政府职能转型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将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过去说‘政府放权’,放来放去,权力还是在政府内部调整,企业并没有得到松绑,有时‘多婆婆’管理反而让企业更难过。”他认为,在注册资本及企业审批制度上的重大改革,直接减少政府权力,必能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
“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的手正在越来越多地回缩。应当说,这样的政策导向,营造的是十分适合创业者‘冲浪’的风向。”省社科院研究员叶克林同时提醒,简政放权后,政府要尽快学会将事前管控的模式转变为事中事后的监管。他认为,随着江苏配套制发公开透明的审批权力清单、投资负面清单、专项资金清单、监管事项清单,创新实施简明便利的项目审批办法、核准办法、备案办法、监管办法,将形成“既放开搞活又管控有序”的制度安排,能够让投资体制改革的举措和成果转化为各级各类市场主体“百舸争流”的动力与活力。
2025-06-28 14:45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
2025-06-26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