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各大上市银行披露的最新数据,在今年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中国银行业减少了高达9500亿元的存款。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存款减少,这可是15年来(自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
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的最新统计也显示,截至9月末,苏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973亿元,同比少增了整整1029亿元。
以前,把自家的闲钱存进银行,是不少市民的第一选择。如今,银行存款却大幅下降。那么,市民的钱都“搬”去哪儿了?今后,人们还会把更多的钱从银行里“搬”出来吗?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股市复苏 理财收益高 市民储蓄纷纷“搬家”
就在上个月底,看着A股再次大幅上涨,市民薛强再也忍不住了。通过苏州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证转账系统,把自己存在这家银行的30万元全部转进了股市。“好几年的熊市,我本来都对股票失去了信心。但现在看,股市复苏明显,进入了上升通道,觉得这两年是个好机会,可以做一做。”薛先生说,希望能抓住这次难得的好行情。
把银行的钱“搬”进股市,不止薛先生一个。蒋心宇今年也把存款投进了股市。“因为今年股市复苏,趁此机会投资,收益应该比银行储蓄高许多。”蒋先生认为。
除了投资股市,也有不少市民把储蓄“变”成了理财产品。“相比储蓄很低的利息,现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要高出不少,而且还比较稳妥。”上周刚刚买了8万元理财产品的吴娟女士表示。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受到股市复苏、理财收益普遍较高的影响,今年以来,不少苏州市民的储蓄纷纷“搬家”。参与本报调查的438位市民中,选择储蓄“搬家”的市民有293人,占比高达67%。
银行存款15年首现下降
股市、基金开户大增
受到人们储蓄纷纷“搬家”影响,银行存款出现了历史性的下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银行业存款为112.7万亿元,和第二季度相比,减少了9500亿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季度人民币存款下降的情况。
不久前发布的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这种降幅更为惊人。16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半年报时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达1.97%,可谓极其罕见。个体来看,有13家银行三季度出现存款流失。存款结构上,流失率最高的是“个人活期存款”。
来自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的最新统计也显示,截至9月末,苏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973亿元,同比少增了1029亿元。“今年以来存款增长放缓是整体趋势。”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相关人士说。
与银行存款15年首现下降相反,受到股市行情向好,赚钱效应明显影响,投资者对股市、基金的的布局热情持续高涨,新增开户数大幅增加。
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仅11月3日至11月7日一周,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就高达23.58万户,而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周突破20万户。
另外,截至11月7日,年内共计新增基金账户502.32万户,超过去年全年426.98万户基金新增开户数75.34万户。
与股市节节高升的步调保持一致,公募基金规模也于近半年内迅速扩张,并创出历史新高。据Wind统计,截至10月31日,公募基金规模达3.89万亿元,比2007年最辉煌的巅峰3.28万亿元高出近两成。
2025-07-03 12:23
2025-07-02 08:15
2025-07-01 10:21
2025-07-01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