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收入不必提,从去年到今年的股市无法只能套住多数股民,无法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供帮助。
除了存款与理财外,财产性收入如此之高只能来自于房地产。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居民收入,都离不开这个巨无霸市场。
房地产的狂欢真实而疯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1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4.0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并不惊人,但其他数据却反映市场如火箭窜升: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5.3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1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1.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992亿元,同比增长61.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1.3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14.6%;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9.0%。房地产价格上涨,无论是买房的,卖房的,全都享受到了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阳光雨露。按理,居民未出售的房产收入不应列入财产性收入范围,这只能证明交易量大增,以及房租上涨,给居民财产性收入带来的红利。不是有媒体计算,北京十年房租上涨了146%吗?2010年以后是房租上涨的高峰期,据有中介机构介绍,平均房租上涨幅度在20%左右。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令人不解。许鹏先生在《广东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析》一文中,列举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广东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了69.6%,人均313元,大大高于同期农村居民纯收入38.7%的增速。原因在于广东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依靠房屋出租、土地征用与集体经济项目,获得了巨额的财产性收入。
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上升,大致可以说明征地的情况。
在财产性收入增加的过程中有两颗地雷,一是不公平。不同的地区有级差地租,珠三角的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红利,偏远地区的农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二是不长久。征地补偿是一次性收入,经济情况较好、地方官员大发慈悲时,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款较多,相反,农民得到的补偿就会下降,甚至发生血溅五步的惨剧。以广东为例,2005年征地补偿款下降,农民财产性收入为-32.3%,2007年房地产市场火热,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41.5%。房地产,居然与农村居民收入息息相关。
居民的收入增长建筑在两座冰山之上,企业赢利赶不上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步伐,居民财产性收入要看房地产市场的眼色。这是左右手互搏的游戏,因为房租等成本上升,企业赢利、居民工资性收入受困。
财产性收入增长,不是得益于投资范围的扩大,不是得益于企业红利的上升,有可能成为一场泡沫游戏,其本质是拥有资产者获得高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