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关键仍在稳投资
马骏表示,除了货币政策工具之外,政府还正在使用财政和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工具,以对应经济下行压力。
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箱内还是有许多可用工具的。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中国财政状况仍有余地,赤字占GDP比重略微高于2%,其他融资渠道可缓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贷收紧的影响。
分析人士预计,针对稳增长尤其是稳投资的“组合拳”式调控料将加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将成为投资重点。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表示,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明中央已经关注到“积极财政不够积极”的问题,强调“增加公共支出”,调动各方积极性。地方政府可能改变状态,掀起基建投资热潮。
管清友认为,基建思路依然是区域振兴,核心的就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但是,也有新意,一是更加注重“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二是在融资方式上更加依赖社会资本,通过PPP和城镇化基金弥补资金缺口。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经济增长仍将依靠投资,稳投资关键还是基础设施投资。二季度基建对其它投资对冲效果将更强。虽然低迷的经济需求仍将制约投资增长,但可以观察到投资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一是在基建带动下,新开工出现反弹;二是基建投资将继续加码,作为稳投资重要手段,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铁路、电力、管网基建将继续提速;三是地产销售见底,地产投资不会断崖式下跌,增速下滑可能放缓。
2025-06-29 18:45
2025-06-28 14:45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