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悄然过半,因城施策、多端发力的楼市调控在各地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演变。限贷、限购、限售等“减法”措施在需求端发酵的同时,近期,部分一二线城市频频在供给端做“加法”——加快新盘入市、增加土地供应等,对平衡供需、稳房价起到重要作用。
北京促在途项目入市 热点城市或跟进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发文提出,在做好房地产市场需求端调控的同时,将大力增加市场供应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
3月起,北京市住建委全面启动了“拿地未开工和开工未入市项目”协调推进工作,促进在途商品住宅项目尽早开工、入市。官方数据显示,处在这两个阶段的房源分布在389个项目中,初步统计有20万套左右,是北京去年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的两倍多。
“这是北京3·17系列‘减法’调控背景下,做的一个‘加法’操作,力图从供给端出手调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中新网记者。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房屋供给转化效率,让清单项目尽早入市。北京市住建委6月27日发文称,凡列入清单的商品住宅项目,开发企业取得一个施工许可后,可以对应办理两次预售许可。
“该举措意在全面放宽预售,加快部分在途房源的供应量。”张大伟说,之前的预售证政策是:申请预售许可时,施工进度要求地上规划层数7层(含)以下的,要达到主体架构封顶;8层(含)以上的,要达到地上规划层数1/2以上。
除北京外,在房屋预售环节有所动作的城市还包括沈阳和上海。
上海于近日出手规范预售价格,要求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在10日内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的价格。2016年8月,沈阳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缩短至8天,同时,信誉好的房企预售许可审批要件从10个减少至8个。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针对供给效率施政的城市还不多,关键在于很多中小城市担心库存过剩问题,一旦放开预售,会增加项目建设风险。“但热点城市房屋需求较高,资金到位可马上开工,所以类似政策预计会在15个热点城市推进。”
一二线城市加快供地节奏 补库存
到底哪些城市需要补库存呢?严跃进认为,理论上,房屋存销比低于12个月就需要补库存。根据易居研究院70城库存变动数据,5月份存销比低于12月的城市就有35个,且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重庆等热点一二线城市,还囊括九江、茂名、常德等三四线城市。
“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前期去库存加快,未来随着土地供应的增加,补库存需求上升。”中国银行近日发布的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建议,未来政策在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土地供应、机制建设等供给手段的作用。
而从上半年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来看,供地节奏确实明显加快。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1481宗,同比减少10%,但一线城市较去年同期增供明显。另外,土地出让金(收金)排名前20城成交总额为8312亿元,同比增加两成。其中,北京半年度收金1006.2亿元,已超去年全年;一线城市均有入榜,二线城市则是榜单主力,武汉、重庆、杭州收金过600亿元入围前五。
单看北京一地,数据变化更为明显,半年供地数量已超去年全年。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统计,上半年北京土地供应达65宗,半年供应量较2016年全年的44宗还多出了21宗。
“北京土地供应量的增加是意料之中。”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还指出,在供应量加大之时,北京土地市场拍卖规则的创新,对稳定地价起到重要作用。限房价、限地价,竞企业自持商品住房面积比例,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等成为北京土地拍卖的标配。
在相关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一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明显下调。张大伟说,武汉、北京、南京、合肥、天津、重庆、上海、苏州等热点城市在2017年上半年的土地溢价率,较2016年同期明显降低。
自住房、公租房集中入市 稳市场
作为楼市做“加法”的关键一环,自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在平衡市场供需、保障居民“住有所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北京为例,4月7日,北京首次发布未来五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未来五年北京供应住宅用地将达6000公顷,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自住房。
北京市住建委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保障房新开工37524套,完成年度5万套建设筹集任务的75%;竣工65676套,完成年度6万套任务的109%,其中公租房14159套、产权类保障房33686套、棚改安置房17831套。
2025-03-26 09:10
2025-03-25 08:25
2025-03-24 09:50
2025-03-21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