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让瑞安处于资金饥渴状态的“天地系列”开发模式,如今可能再次成为罗康瑞的融资法门。
近日,瑞安房地产(00272.HK)传出即将打包旗下“天地系列”商业部分发行REITs的传言,公司高管表示,该方案仍然在商讨之中,并无定论。
分析人士认为,罗康瑞曾经以新天地模式的成功开发,在资本市场成功大展财技。如今进一步利用成熟商业作为公司运营杠杆,已将这一模式在内地更大规模延续。
瑞安找钱
日前有港媒称,瑞安将新天地等内地商业分拆,可能借助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模式在港上市。资产包中包括了上海新天地的购物中心和商铺。
不过,瑞安董事总经理尹焰强对外表示,分拆商业上市仍在研究阶段。即便是确定,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实际上,瑞安董事局主席罗康瑞早在2009年年底就表示,考虑将已建成的商业物业,如新天地、企业天地等分拆出来为独立的上市公司。此举可令瑞安业务更清晰,并可令分拆出的业务在资本市场上自筹资金。此后,公司一直在运作,但一直未能成行。
此番旧事重提,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瑞安系资金链紧绷,使得该工作加速。3月底,瑞安房地产将有一笔25.43亿港元的三年定期贷款到期。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个月,瑞安频频融资。先是在去年年底拟发行4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和 2.7亿新加坡元的优先票据。
数日前,瑞房又宣布额外增加7500万美元2015年到期优先票据,年利率9.75%,与原先4亿美元合并。
由于市场低迷,自去年年底发行的票据一直处于推进阶段,银团规模一再扩大,目前为了发行瑞安的4.7亿美元的票据,联贷行已经增至10家。
天地模式
天地模式之于瑞房,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虽然根据瑞安年初发布的投资者通讯,2011年公司实现了107亿元的销售额,其中,商业整体销售占据很大比例,来自商业整体销售的额度达到48亿元。
据瑞安内部人士透露,过去一年多百亿业绩,多来自于出售商业项目,甚至整体性出售。其中的典型包括:将3栋重庆天地办公楼和商铺,以16.7亿整体售予中国平安(601318)及其关联公司;以3.91亿元价格向三井不动产出售广东佛山岭南天地LOT18地块45%的股权;将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项目的部分办公楼及零售面积及停车位,以6亿元出售给工商银行(601398)等。
不过,低迷市场中瑞安房地产的平均售价不降反涨。2011年公司平均售价为人民币2020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0%。
这得益于瑞安在上海、重庆、武汉、大连等地推行的新天地模式,采用以商养住的模式,先将周边养成非常成熟的高端商务社区,再出售住宅,使得其住宅项目具备极高的溢价能力。
但在另一方面,该模式在项目实施上需要很长的周期,资金回笼效率远低于万达、世茂等以住养商的综合体开发模式,给瑞安资金链提出极大挑战。
无论是瑞安房地产还是瑞安建业,目前都面临着净资产负债率在港商序列中偏高的问题。去年年底,瑞安建业还因为资金等问题,放弃认购南京一幅科技园地块的开发所有权。
上述内部人士透露,瑞安考虑将商业物业分拆,想让优质资产独立打包上市募集更多的资金,以支撑公司天地战略的后续发展。
实际上,罗康瑞曾经借助新天地概念在资本市场上饱尝甜头。
十年前,罗康瑞凭借新天地模式走红,随即于2006年10月成立了瑞安房地产,在内地专注发展大型综合住宅项目,并将其从瑞安建业中分拆出来独立上市。瑞安建业则转向烂尾楼开发,并在资本市场多次腾挪,瑞安系借此获取不菲资金。
2025-04-07 08:50
2025-04-06 11:20
2025-04-05 16:40
2025-04-03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