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飞鸿》中,李连杰大喝一声之后,一跃到空中接连踢出十几脚,脚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是电影中最经典的武打招式之一——佛山无影脚。
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对佛山最初的认知。实际上,作为历史四大名镇之一,佛山又被称为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除了黄飞鸿,影视剧中著名的咏春宗师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此。
佛山古时以手工艺见长,如今强大工业制造业亦支撑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2018年,佛山GDP达9935.88亿元,位列广东省内第三位,增速达8.5%,接近深圳的8.7%,超过广州的7.2%。
不过,现代人也许记住了繁华的大湾区,记住了“速度就是生命”的深圳,记住了“千年商都”广州,却依然对毗邻的佛山一知半解。有人调侃称:“佛山的万亿GDP似乎还没有黄飞鸿的知名度高。”
直至11月29日傍晚时分,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官网挂出的一份通知,让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再次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头条。
在“楼市松绑”等字眼的刺激下,购房者、投资客们的心又一次热切起来。
这份《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补充通知》主要发布了两条人才住房策略,一是认定为优粤佛山卡A卡、B卡、C卡、T卡的人才,享受佛山户籍人口购房政策。
据了解,优粤佛山卡是佛山人才享受优惠便利服务的凭证,意在吸引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持卡者可申领佛山市和各区的人才各类扶持资金,享受无限购购房、医疗服务等。按照《优粤佛山卡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预计全市将发出约95万张优粤佛山卡。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根据通知,在佛山市工作、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购房不受户籍和个税、社保缴存限制。
事实上,自2011年首次实施限购令起,佛山在“限”与“不限”中多次徘徊,2015年全面取消限购,一年之后,部分区域又再度收紧楼市,2017年5月,佛山将二手房也列入区域限购行列。
目前,佛山禅城区全区,南海区里水、桂城、大沥,顺德区陈村、北滘、乐从、大良等区域均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本市户籍限购两套;非本市户籍限购一套,并提供累计一年社保、个税证明。
新政一出,佛山楼市顿时火热起来。尤其是在几天前,一位地产微博大V发布“广州社保可在佛山购房”等类似松绑言论,已经搅动了佛山楼市的一池春水,随后官方辟谣,此后放松限购的消息传来,就像坐过山车,是在让人难以平静。
不过,在国内不算短的限购历史里,大多数人脑海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限购松绑,意味着房价上涨。
从目前来看,对这种看法发出最大的呼声是中介,以及利益紧密相关的开发商。
“限购松动了,如果最近想买房子,最好这周末就去,我们收到很多开发商都涨价的消息。”有购房意向的小吴在11月30日一早就收到中介微信的连番“炮轰”,提醒他现在是最佳的上车时期,否则“苏州过后无艇搭”。
部分房企也开始发出取消折扣的海报,比如,金茂绿岛湖·鹭府称“12月2日起取消99折”、中交雅居乐剑桥郡称“折扣优惠随时取消”。
而在未来价格增长的预期下,不少原本驻足观望的购房者已经行动起来。据中介介绍,新政过后的一天,佛山新房成交量超过1000套,而日常一般只有两三百套。
“房价微涨有可能,大涨就难了,现在说涨价都是营销手段。”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对佛山楼市影响不大,涨价更多的是开发商的促销手段,利用的是楼市松绑引发购房者对未来房价上涨的“担忧”。
在他看来,新政对佛山中心限购区域是利好,但这些地方房价本来就不算低,每平方米在2万以上;原来的非限购区域均价大多在1.5万左右,有的甚至不到1万,在前来佛山置业的人看来,后者的可接受程度更大。
所以上述人士认为,佛山的新政更多的加大对人才的引进。至于后续楼市会否如他想象的这般乐观,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佛山限购松绑这样一个话题之所以能引起全国热议,关键点并不不仅仅在于新政对单个城市带来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思考点是,这只煽动了一小下翅膀的蝴蝶,会否引来一场飓风?
一位地产观察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佛山放开限购,涨一下不可怕,怕的是气氛起来了,其他地方跟风。”
事实上,自从全国大多城市实现限购以后,几乎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诸如“厦门取消限购”、“济南取消限购”等传言,然后官方辟谣;民间再传言,再辟谣,如此循环反复。
其中隐含的意味,大体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走向下行通道,各方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博弈也在加剧。
回想去年冬天,山东菏泽,一个原先不知名的二三线城市,因一则取消限购声明,在房地产市场引起了巨大的波涛。放开限购会激起菏泽楼市的活力,但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这是全国楼市调控的风向标。”
当前,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下,中央政治局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全国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城施策”将继续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只是随着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局部城市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或许也将成为常态。
成见 | 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2025-03-21 08:45
2025-03-20 09:00
2025-03-19 10:25
2025-03-18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