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看淡中国楼市、侃价正逢良机
看淡理由一:2016年房价涨得太凶、太快了。 三线城市个位数房价增长,二线城市两位数房价增长,一线城市房价增长近30%;许多城市的房价已进入全球房价最高城市行列,2017年无论如何,得消停消停。
看淡理由二:房价暴涨是因为“资本管制下的政策红利”使然。 但政策红利不可能一直吃下去。目前中国的货币可买下整个美国和多半个欧盟。到2016年底,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和整个欧盟了。中国目前的M2增速是13%左右,全球M2增速是7%左右,照此速度不变、且人民币不贬值,不出10年,中国可以买下全世界!这可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看淡理由三:楼价飚升之所以在2016年卷土重来,是因为宏观经济增长的需要。 2015年上半年股市崩盘、使中国经济失去1.5个百分点的增速,而外贸也不好,内外需紧缩双碰头,政府不得已只好用楼市稳住经济。然而,目前宏观经济趋于稳定,投资有所恢复、PPI由负转正,政府不再那么依赖房地产了。所以,不同于14、15年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2016年12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放在首位,不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意味着2017年宏观经济增长的目标将进一步下调或淡化,质量优先或取代数量优先,改革转型、稳中求进将成为2017年政策主线。
看淡理由四:政府宁可搞财政赤字,也不想以“房事伤身”。 房地产火爆为的是拉动实体经济,但房地产是双刃剑,对实体经济有挤出效应。权衡之下,政府将转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此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哪怕赤字突破3%也在所不惜。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这意味着2017年财政政策或更为积极,财政赤字率目标或进一步上调,但对楼市的依赖则可以降低。
看淡理由五:货币超发、政策刺激, 买了增长加了债务,虽然成功稳住了增长,但代价是居民和政府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上升,2017年及未来已不允许简单复制2016年模式。 2016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已超过财政收入,而前10月财政支出/收入更是创新高至108%;居民部门债务扩张速度更为惊人,债务率从2015年年底的40%飙升至9月底的60%。
2016年月均房贷接近4000亿,每个月1万亿的信贷一半左右是房贷。从居民买房的贷款杠杆率来看,2013年的贷款占比仅为1/3,而2016年的贷款占比已经超过50%,意味着首付比例不到一半,已经不低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时平均50%的首付比例。而从房贷占GDP的比重看,即使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1989年,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也未超过3.0%,美国金融危机前新增房贷/GDP在2005年达到8.0%后见顶回落,而中国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贷与公积金贷款占GDP比重已达8.6%,不仅较去年暴涨,也与美国历史高点相当接近。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
2025-06-25 08:41
2025-06-25 08:29
2025-06-25 08:19
2025-06-24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