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7月初以后银行间资金面偏紧的局面将显著缓解。受内外因素影响,下半年流动性可能会有较大波动。当前货币条件偏紧,货币政策短期内存在微调可能,但受制于结构矛盾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掣肘,政策大规模刺激总需求的可能性小。
货币政策方向未变
中国证券报:前段时间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流动性开始收紧?
彭文生:多种因素同时起作用,造成银行间市场资金供求的剧烈波动。
首先,资金流入减少。5月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从此前的每月3000亿元左右降至669亿元,说明存在资金大量外流的情况。资金从大量流入到大量流出的逆转,势必给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造成紧张。资金流入下降有三方面原因:一是5月上旬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通知,规范银行外汇存贷比,导致银行需要补缴外汇头寸,需要用人民币购买外汇;二是外资企业的利润分配和派息;三是近期外围市场变化导致套利资金的流入量下降。
其次,短期资金需求叠加。一方面,我们估算5月底、6月初税费清缴的规模相当于提升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缴税意味着资金从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到国库在央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另一方面,端午节长假期间现金需求量大,商业银行要满足家庭部门的提现需求,短期资金需求较大。
第三,监管考核导致商业银行季节性资金需求增加。5月存款增加了1.4万亿元,增量主要来自最后两天,反映银监会存贷比按月考核的驱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要求是按旬考核的,5月底和5月20号比,存款显著增加,导致6月5日要补缴相关准备金。
第四,前期信贷和社会融资扩张较快,银行资金备付水平低。银行的贷款冲动仍较大,但基于利润考核,追求资金使用效率,导致银行的资金备付水平很低,所以受资金供需变化的冲击大。
第五,近期债券市场的整顿可能加大了短期资金市场的摩擦。一个表现是非银行的市场参与者大幅减少,债券市场的批发层面变为主要是银行间市场,这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同质性,其结果是资金需求变化的一致性加大,利率波动的幅度增加。也就是说,债券市场的摩擦可能放大了上述因素对资金利率的冲击。短期内,上述一些因素尤其是月底、季末的存贷比考核意味着6月底、7月初资金需求强,尤其是考虑到银行在半年报的压力下存款冲规模的动力比5月还要大,增加了7月初银行准备金缴款的压力。这就是1个月Shibor利率最近明显上升的原因,银行在为7月初的流动性需求做准备。
但是,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不代表政策方向改变,经济增速仍较弱,货币政策不会收紧。实际上,央行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出手投放资金。最近央行已开始加大对公开市场净投放的规模。当然,央行既要满足合理的流动性需求,也会敦促银行改善流动性管理。近期银行贷款增加仍较快,而且票据贴现占比高,既有追逐利差的驱动,也有预期货币政策放松,通过增加票据融资占规模的因素,人为加大了资金需求。因此,央行也会考虑银行进行政策博弈的问题。
短期内还存在流动性需求增加的季节性因素,但近期的发展可能促使银行改善内部流动性管理,加上央行投放资金的支持,市场利率的走势应该是向下的。尤其是7月初以后,短期的流动性需求将下降,预计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的局面将显著缓解。
2025-06-28 14:45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
2025-06-26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