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与腾讯公司就智慧城市建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至此,腾讯已与16个城市签下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也没闲着,阿里系的“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首批已经在12个城市落地,其今年的目标是覆盖50个城市。
分析人士指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下,依托地方政府开放的数据接口来获取数据进而提供服务,互联网巨头顺利切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实力以及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优势,将极大地促使智慧城市发展,进而给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机会。
争做城市服务运营商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地方政府层面开始了新一轮从政务服务、城市服务到投资孵化的迅速“圈地”。
4月22日,蚂蚁金服牵头,联合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召开“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发布会。阿里系的“互联网+城市服务”平台将打包提供公交查询、生活缴费、医院挂号等各类服务。该平台和腾讯微信的城市服务平台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端入口有三个:支付宝钱包、微博和手机淘宝。阿里系平台一推出,首批就有12个城市上线,今年的目标是50个城市。
腾讯方面,由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亲自牵头,腾讯云、网站、开放平台各方联动,不到两个月获得16个城市签约。
目前,腾讯系和阿里系在交通、医疗、公安及各类民生办证代缴费方面的城市服务已全面开花,一起指向智慧城市运营“大蛋糕”。渤海证券分析师指出,两者虽然产品的入口有所区别,但是二者的模式较为类似——首先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整合能力将众多服务内容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中;其次依托支付手段打通线上线下,形成O2O闭环;最后通过数据运营、收入分成等方式进行变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城市服务领域,支付宝与微信并没有独有的数据,而是需要与具体城市各职能部门、医院等合作,依托地方政府开放的数据接口来获取数据进而提供服务。因此,数据的连接与运营将是智慧城市服务的核心要素,能否获取数据(甚至是独家数据)将成为运营服务成败的关键。
2025-06-24 08:05
2025-06-23 22:44
2025-06-23 16:44
2025-06-23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