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与楼市渊源
香港人之所以对股市下挫之后楼市走势如此担忧,完全是因为1997年的香港楼市崩盘,给他们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点,随着股市的大跌,加上1998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加大房屋供应,当时香港特区政府承诺每年平均提供不少于85000个新住宅单位,从此香港楼市一蹶不振。
据统计,香港楼价在1997年10月19日的最高峰后的一年间下跌了一半,并在2003年8月24日跌至谷底,在这5年10个月内,香港楼价下跌了70%。
与此同时,香港的负资产问题非常严重。香港金融管理局资料显示,2003年6月是香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当时共有105697宗负资产按揭,占整体按揭的22%,涉及资金1650亿港元。
除了1997年恒指大幅下挫外,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时,恒指也从高位持续下挫,同时香港楼价出现大幅调整,跌幅达到30%,但持续时间很短,2010年,部分香港楼价已经超越了1997年金融风暴前的水平。
刚需价格难跌
不过,历史经验并不总是正确。如今在需求远远大于供应的情况下,市场人士认为,接下来香港楼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尤其是刚需盘。
仲量联行香港董事总经理兼香港资本市场部主管曾焕平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尽管港股出现大调整,但由于目前香港市场对中小住宅的需求非常强,加上香港地产发展商的定价都很合理,所以香港刚需住宅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预计今年中小型住宅楼价升幅将接近10%。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2013年香港共有55274宗登记结婚,较2000年高出96%。假设每宗结婚登记等于一个新的家庭设立,说明每年都有接近50000个家庭对房屋有刚需。
曾焕平称,市场的积压需求将继续支持住宅的成交,尤其是中小型住宅市场,由于香港每年私人住宅的落成量将从今年的13000个,增加至未来两年的每年约20000个,发展商需要为新的楼盘继续提供折扣,并具竞争力的定价,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所能提供的房屋进度也远远落后预期。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最新的施政报告,政府未来十年计划供应20万个出租公屋单位及9万个资助出售单位,而私营房屋供应目标则为19万个单位,即从今年开始的每年都需要建造2万个公屋和9000个居屋。
但根据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协会的最新预计,未来5年公屋及居屋落成量分别只有76600及19200个单位,落后进度约23.4%及60%。
2025-07-04 07:55
2025-07-03 13:37
2025-07-03 12:23
2025-07-02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