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措并举的监管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行业发展规模逐渐见顶,早期规模红利不再,逐步回归理性。房企“高负债、高周转、高增长”模式不复存在,降杠杆、降负债成头等大事,增收不增利成常态。
融资渠道收紧:房企筹措性现金流规模下滑
一般情况下,房企现金流主要来源于销售回款和外部借贷,但在“三线四档”、“房企房贷集中度管理”等政策实施后,房企外部融资渠道融资难度加大。
贝壳研究院报告指出,受房企融资渠道收窄影响,2021年上半年,百家重点上市房企筹资性现金流规模持续下滑。与此同时,百强重点上市房企平均经营性现金流在2020年罕见超过筹资性现金流。
2016-2021年中期,百家重点房企平均现金流净额(亿元)
资料来源:房企财务报告,贝壳研究院整理
在此背景下,房企资金需求会更加依赖自身销售回款,因而房企加大对经营活动的投入,转型向企业运营管理要红利。
而早在2018年,头部房企万科就明确提出将回款指标作为首位考核指标。有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万科销售滚动回款率保持在93%以上;2020年底,万科更是将回款率保持95%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保利、金科、金茂、龙湖、旭辉、美的置业等房企的销售回款率达到或超过了90%左右,而融创的回款率约100%。
不难看出,当前回款是房企经营性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事实上,房企自身的“造血能力”、投资风险把控能力、运营效率等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
对于房企而言,在安排好销售节奏,有序保证预售资金回笼的同时,也要做好现金支出的把控,以确保现金流安全。
金融监管趋严:房企降负债成效显现
伴随着“三线四档”政策的实施,地产行业“高负债、高杠杆、高增长”的模式已成为过去式,房企在规模增速修复中,加大降负债力度,“三条红线”指标得到改善,降负债成效显现。
2017-2021年中期,样本房企平均总资产与总负债增速
资料来源:wind 贝壳研究院整理
以世茂股份为例,其剔除预收账款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3.26%,有息负债率为18.83%,现金短债比为2.1倍,“三条红线”指标全部达标。
碧桂园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其有息负债总额降至3242.4亿元,净负债率降至49.7%,与2020年底相比下跌5.9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2: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降至77%。
此外,今年上半年,远洋、保利、中海、龙湖、招商蛇口、中国金茂、华侨城等房企“三条红线”全部达标,财务结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这代表调控效果开始显现,房企把降低负债、优化“三道红线”作为头等大事。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后金融监管政策升级,百家上市房企平均总负债规模增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超过资产规模。2021年中期,百家上市房企平均总负债增速仅为9%,为2017年后首次增速出现个位数。
行业下行发展:房企增收不增利成常态
在行业下行发展过程中,由于遇到偿债高峰,且部分房企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回笼资金,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致使上半年房企增收不增利成为常态。
以碧桂园为例,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2.3%;万科和中海地产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呈负增长状态。其中,万科营业收入增长14.2%,净利润同比下降13.2%;中海地产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7%,净利润同比下降3.7%。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企营业收入持续上涨的同时,毛利率却自2019年开始逐年下滑。截至2021年上半年,百家重点上市房企平均销售毛利率下跌至24.6%,较2018年33.1%的高盈利水平下降8.5个百分点。
2016-2021年中期,样本房企平均销售毛利率(左)与营收规模(右)
资料来源:wind 贝壳研究院整理
以中海地产为例,其上半年毛利率首次跌破30%,跌至28.5%,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而保利地产上半年毛利率为32.5%,同比下降了3.2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6.32%,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
此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雅居乐、富力、中梁控股等房企利润率均持续下滑。
在龙湖集团首席财务官赵轶看来,行业毛利率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未来将保持20%-25%的毛利率。
贝壳研究院也指出,短期内房企毛利率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长期来看,行业毛利率水平有望触底回升,而后或将稳定在一定的利润水平。
2025-07-04 07:55
2025-07-03 13:37
2025-07-03 12:23
2025-07-02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