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州大市的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行压力,行业信心处在低位、市场需求和购买力不足,在苏房企的销售表现相较往年均表现低迷,行业规模重回至2015年。
从2022全年度苏州大市的供求量价来看,供应面积为949.75万㎡,同比减少48.97%;成交面积为1421.52万㎡,同比减少20.73%,供求量均是2015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成交均价为22448元/㎡,同比上涨1.17%。苏州市区在2022年12月下旬园区核心高品质盘的入市并网签拉高了整体均价值,但贯穿于2022全年度的打折降价潮带动了房价实质性下跌,故呈现的均价值被拉平。
回望2022年的土地市场,苏州市区和四县市都处在低迷的态势之下,底价成交、城投托底成为常态。且分化加剧,仅有部分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地块较为火热,进入一次性报价区间或触顶摇号。
尽管在2022年以来苏州的政策端层层放松,但对市场销售端的作用并不明显,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成交仍旧处在低温运行的态势之下。
2022年四季度,中央高层多个监管部门接连释放积极信号,从供需两端优化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但当前居民收入预期弱、购房观望情绪尚未改变,叠加近期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下,疫情冲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苏州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仍在。
同时,“稳”将是2023年行业主基调。预计行业政策将围绕“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展开,支持性政策将继续发力。"
本次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发布的2022年度苏州大市房企商品住宅全口径/权益销售排行榜,用数据来呈现房企的业绩表现:
苏州大市2022年度房企商品房全口径销售排行榜:
招商蛇口(约296.72亿元),苏高新(约240.92亿元),碧桂园(约202.91亿元)位列全口径销售金额榜单前三。
招商蛇口(约105.8万㎡),碧桂园(约103.31万㎡),苏高新(约78.76万㎡)摘得全口径销售面积榜单前三名。
苏州2022年度房企商品房权益销售排行榜:
招商蛇口(约151.81亿元),碧桂园(约131.71亿元),万科地产(约112.05亿元)摘得权益销售金额榜单前三名。
碧桂园(约67.77万㎡),招商蛇口(约49.38㎡),新城控股(约45.09万㎡)摘得权益销售面积榜单前三名。
2022年度
苏州大市房企商品住宅销售榜
全口径榜
全口径榜是指把企业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所有项目计入业绩的统计方式,不考虑权益比例和是否操盘,全口径榜反映的是企业城市布局和项目拓展的能力。
在2022年苏州大市全口径销售金额排行榜中,前三甲房企为招商蛇口、苏高新和碧桂园,也是TOP50中仅有的销售金额超200亿元的三家房企,数量比2021年少了一家。
榜首房企招商蛇口的全口径销售金额为296.72亿元,其凭借在苏州布局的多个热销项目,持续霸榜房企大市销售榜头把交椅。尤其是在12月底入市的招商沁苏禧和文禧花园,首开即磬,受到苏州高端改善置业者的热烈追捧。
从不同类型的房企表现来看,上榜房企中有一半是实力雄厚的国央企,这也反映了市场深度调整期下,拥有稳健的资金实力和强大产品力、交付力和品牌力的国央企,受到市场认可度更高。
总体来看,上榜房企大部分业绩规模同比下跌,销售业绩普降态势明显,具规模房企整体目标完成率也处在历史低位。
2022年苏州大市全口径销售金额破100亿元的房企有11家,比去年少了6家,百亿房企数量显著减少。同时,各梯队销售门槛较去年同期皆显著降低,且均低于近年同期。
TOP10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门槛同比降低15.5%至107.6亿元。TOP30房企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门槛值为52.06亿元,同比降幅12.4%。
同时也有部分房企通过稳健的财务运营、城市核心布局以及积极的推盘去化,表现出较强的抗周期韧性。
一类是深耕苏州多年的老牌稳健型央国企,如招商蛇口、保利置业、中国金茂、华润置地等。凭借自身的资金、布局和运营优势,同时强化产品力和交付力,在本轮行业下行调整周期中表现稳健。
另一类是少数新进房企,虽然布局苏州的时间不长,但是基于自身资金面的安全、产品力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也较高,在众多规模房企中表现相对突出,行业排名稳步提升,比如说颐居建设、保利发展、新希望地产。
从销售均价来看,均价超过30000元/㎡的房企在苏州大市有8家房企,其中水利地产以38989元/㎡的均价,位居均价第一位房企。
TOP50中销售均价低于20000元/㎡的房企也有7家,其余均为2万元/㎡+的销售均价。
在2022年度全口径销售面积榜单中,招商蛇口以105.8万㎡的销售面积蝉联榜首,碧桂园位居第二位,销售面积为103.31万㎡,苏高新以78.76万㎡的销售面积位列榜单第三。
榜首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面积相较去年减少了20万㎡,销售面积破50万㎡的房企数量仅有7家,比去年少了5家。
头部房企依旧为深耕苏州大市的老牌房企,拥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基础。且TOP9至TOP50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面积差距不大,一方面表明在苏房企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表明,在苏房企多采取强强联合、合作开发的模式。
受制于市场整体需求和购买力不足、市场表现依旧疲软,2022年在苏房企表现低迷。
目前,只有耐心等待预期修复、需求端改善,市场筑底回升、销售回款得到保障,才能让房企真正走出困境。
同时,在行业调整期下,房企也更应该回归产品,加强产品力打造、持续关注产品升级迭代,在日趋加剧的行业竞争中强化发展优势。
2022年度
苏州大市房企商品住宅销售榜
权益榜
权益榜是以企业股权占比为口径,即若某项目为多家房企合作,则该项目的业绩按照股权占比计入相应企业。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与投资能力。我们从权益销售金额和权益销售面积两个方面来阐述。
在2022年苏州大市权益销售金额TOP50排行榜中,入榜房企的权益金额门槛值为18亿元,有11家房企权益销售业绩破50亿元,和去年23家相比数据腰斩。
破百亿房企依旧只有3家,也就是榜单的前三甲房企——招商蛇口、碧桂园和万科地产,比去年减少2家。
招商蛇口以151.81亿元的成绩遥遥领先。其深耕苏州多年,在苏州园区核心布局的招商沁苏禧、文禧花园、铂悦春和万象、晴翠璟园等皆是首屈一指的城市级红盘,其在昆山开发的东望璟园、在常熟开发的琴臻雅园、琴颂雅苑等皆受到市场的热捧。
虽然2022年楼市整体低迷,但是头部价值板块的高品质楼盘,仍旧逆势走出独立行情,比如说园区湖东、奥体、新区狮山的几个热门楼盘,从房企层面来说意味着——在苏州,得核心者,得量价。
碧桂园以131.71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位居第二,万科地产以112.05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位居第三。
从TOP5房企的权益销售金额来看,每一个排位拉开约20亿元的差距,TOP10-50房企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2022年苏州楼市的下行更加明显,房企销售端均不同程度承压,分化现象逐渐加剧,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
从成交均价来看,均价超过30000元/㎡的房企有9家,其中均价最高的是大家置业,为38325元/㎡,此外均价低于2万的房企有10家。
在2022年苏州大市房企权益面积榜单中, 前三甲房企为碧桂园、招商蛇口、新城控股。
碧桂园以67.77万㎡的权益销售面积夺冠,招商蛇口以49.38万㎡的成绩位列第二名,新城控股以45.09万㎡的成绩位列第三位。
权益成交面积破50万㎡的房企有1家,也就榜首碧桂园,而去年超50万㎡的房企有4家,权益成交面积破20万㎡的房企共13家,比2021年少了8家,可见2022年在苏房企权益销售面积下滑明显。
虽然在2022年12月苏州楼市在城市核心盘的入市下,迎来小幅翘尾行情,助力部分房企的销售业绩提升,但是大部分房企的全年销售规模仍处在高位回落的态势之下。
2022年第四季度,中央层面多部门发文定调房地产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从信贷、债券、股权三方面“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输血”优质房企恢复经营“造血”功能,纾困方向也从此前“救项目”转换至“救项目与救企业并存”。
预计2023年,中央政策定调将继续托底,核心目标在于全面落实保交楼,逐步引导房地产市场底部修复。
2023年,房企“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的分化格局还将延续。苏州楼市的基本面较强,在政策优化、疫情形势好转后,市场韧性有望进一步凸显。
数据说明1.指标解读:本次测评企业范畴为苏州大市范围内(含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的商品住宅;
2.数据来源:主要依据易居企业集团·克而瑞监测数据,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促进中心网签公开数据,同时参考企业年度公开数据及企业申报数据;
3.统计时间:如无特殊说明,统计时间区间自2022年1月0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4.数据复核:采取多方数据交叉复合原则。通过监测数据、公开数据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多方验证和复核,针对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提供相关文件自主申报,予以复查确认后亦纳入统计范围。
2025-06-29 18:45
2025-06-28 14:45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