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苏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苏州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学者来苏调研“合作建房”为国家政策研究准备

来源:  城市商报 苏州房掌柜  2012-08-23 09:02:00
[摘要]个人合作建房,在苏州也一度成为热词。然而,一些人的努力最终无疾而终,近五年来更是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近两天,一名学者带着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来苏,调研苏州个人合作建房情况,据称是为国家政策研究做 ...

个人合作建房,在苏州也一度成为热词。然而,一些人的努力最终无疾而终,近五年来更是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近两天,一名学者带着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来苏,调研苏州个人合作建房情况,据称是为国家政策研究做准备。这让苏州合作建房发起人俞伟沉寂了五年的心,一下子又活泛起来。

学者调研苏州合作建房

学者名叫汪建强,是山东工商学院的副教授。从他出具的材料来看,他此次研究的课题项目名称为《非营利组织与多元住房供应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国内实证调查与中外比较的视角》。该项目是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评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他介绍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项目能够通过评审和批准,说明了个人合作建房这种模式,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汪建强说,全球80多个国家有个人合作建房机构,这种供房模式,是保障性住房的有效补充。在国内,虽然目前还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允许或禁止个人合作建房,但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这一住房供应新的模式,并大多处在“只做不说”的状态,温州和许昌,已经有了成功案例。

据介绍,2005年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以协会名义发起个人集资建房,承诺256个业主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建房,这一项目成功拍得了土地,去年7月这一项目房屋接近竣工时,建房成本为7000元/平米,而周边商品房价已经涨到30000元/平米;2007年,杨金城在许昌发起“合作建房”,得到了以教师为主的2000多人的响应,并顺利拿下一地块,于2009年开建“书香苑”小区,12栋多层住宅于2011年交房,价格远低于同一地段其他商品房的水平。

苏州合作建房发起于2005年,但至今没有成功。“每一个城市的个人合作建房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调研正是为政策研究做准备。”汪建强说,课题完成以后,成果将上报国家相关部门。

苏州模式为何无疾而终

尽管努力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成果,但说起个人合作建房,俞伟至今依旧信心满满,坚信个人合作建房的春天迟早会来。

2005年,北京、上海等城市传出自建房消息不久,苏州三个小伙子也在网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他们的想法是,征集一批有同样想法的人,大家掏腰包筹集资金,买地造房供自己居住。那年3月,在“今日苏州”网站上出现了一个“天堂家园合作自建房俱乐部”,这就是苏州个人合作建房组织的初次亮相。他们给自己定性:这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由一群有民事行为能力、有购房能力、志同道合、接受合作盖楼制度、并愿意遵循这个制度的人组成,通过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共同出资买地盖楼,降低购房成本。

2007年,1月份,俞伟参加了央视《对话》节目的录制,他所提出的“苏州模式”备受专家关注。4月份,俞伟与银行举行资金监管签字仪式,当天,他们成立的合作建房公司正式成立,登记的合作建房者达到1800人。随后,苏州合作建房组织正式向社会募集资金,到10月份,苏州合作建房参与者达到了3000多名,实际交款人数也达到了500以上。

2007年,可谓是苏州合作建房组织出镜率最高的一年。在房价节节攀升的大背景下,他们的一举一动,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随后,俞伟开始奔走土地拍卖会。但由于土地价格高涨,他一直没能购得土地。最后,合作建房完全停止,当初参与者的首付款,全部退还。

当初备受关注的“苏州模式”为何无奈收场?俞伟个人认为,导致项目无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缺乏立法支持,其次是拿不到合适的地。

个人合作建房前景何在

数百个素不相识的人凑钱为自己建房,当年不行,如今能行吗?学者带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来苏调研“合作建房”,又释放了什么信息?

“个人合作建房,说白了就是跳过开发商这一环节,所以房价便宜。”俞伟说,仅这样一个40%左右的差价,就决定了个人合作建房这种模式有其生存的可能性。他介绍说,和五年前相比,目前国家对稳定房价的态度显得很坚决,而且安排大笔财政资金建设保障房。个人合作建房其实也是稳定房价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他觉得,国家立法对于个人合作建房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立法允许个人合作建房,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募集到更多的社会资金,特别是那些买不起普通商品房又享受不了保障房政策的“夹心层”;如果能团结到更大的力量,就可以更轻松地拿地,而不是像五年前那样巴望着有没有面积不大总价不高的小地块被推出。

汪建强介绍说,个人合作建房,能够把民间资金汇聚到一块,至少让部分买房人买到价格相对低廉的房子,同时还可以帮助政府解决民生投入的压力。这种方式在北欧国家很普遍,但在中国,这就是一个麻烦的事情,因为中国缺少法律上的支持。他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这个项目,并上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希望能得到中央政府层面的重视。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在国家立法允许之前,个人合作建房还面临着重重困难,比如如何规避非法集资风险?资金募集管理使用、项目开发建设由谁来监管?如何避免单位集资建房打擦边球?另外,现在土地都是招拍挂,拿地的资金门槛非常高,参与合作建房的人都不是特别有钱的人,怎么才能跟大的开发商竞价拿地?参与者之间怎么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也是其成败的关键,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小区连业主委员会都成立不起来,怎么敢奢望完全陌生的一群人大家一起凑钱来合作来建房?

分享到:
责任编辑:service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事关落户!房产落户公开征求意见
  2. 2苏州遭遇欠薪?请扫码!苏州市住建局发布通知
  3. 32024年苏州市区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问答
  4. 4重磅!苏州新增一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5. 5拿地即开工!苏州全面推广!
  6. 6苏州东站“进度条”刷新!
  7. 7紫金·翡丽甲第出场即王炸,城市顶豪会客厅即将公开!
  8. 8苏州又将新(改扩)建一批学校!
  9. 9在苏州,与花园城市共创下一个30年
  10. 105-8F!苏州这里迎来低密纯洋房住宅!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