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苏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李铁:城市竞争力需看人口吸纳能力, “宜业”诉求大于“宜居”

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帆 苏州房掌柜  2016-12-26 05:30:17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哪些新一线城市在崛起?在传统的GDP评价体系之外,如何衡量城市的未来潜力?软实力在当前阶段对吸引人口有多大的影响?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是否会有大变化?

     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哪些新一线城市在崛起?在传统的GDP评价体系之外,如何衡量城市的未来潜力?软实力在当前阶段对吸引人口有多大的影响?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是否会有大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理事长李铁。在他的研究体系中,城市的人口和资源要素吸纳能力,是永恒的竞争力所在。

  李铁指出,随着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城市必然要淘汰落后产能,置换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发生的过程。在当前发展阶段,“宜业”的诉求仍然大于“宜居”,人口仍有进一步聚集的趋势。

 中国城市竞争存在体制性的不平等

  《21世纪》:现在关于“新一线城市”的讨论热度很高,在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或未来潜力的时候,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李铁:关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我只看一点——外来人口占比。外来人口占比越高,城市活力就越强。以这个标准去衡量城市的经济表现,一定是成立的。

  很多城市看重国家给予的“全国中心城市”头衔,但行政认定不如实际的规模更有意义,后者代表的是市场选择。所以我个人观点是,界定一线城市的核心,就是看城市聚集人口和要素资源的能力,而不是单单看GDP增长,这是“以人为本”的分析方式。

  《21世纪》:什么样的城市能更好地聚集人口?

  李铁:这包含区位条件、行政级别、市场要素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中国有一个特色在于城市是分等级的,资源的分配首先按照行政级别来决定,市场要素再跟进,双向影响人口的流动。

  中国的城市发展,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很大程度取决于能拿到的土地供给,土地越多,招商引资的机会越大,聚集的人口就越多,这是体制的因素。有的省会城市甚至可以拿到全省一半的土地指标,没有空间了,就去不适合的地方搞新区,比如兰州,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城市与城市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在中国是GDP的竞争关系。有些大城市的发展实际上是牺牲了其他中小城市的机会。应该是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再来谈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力。


分享到:
责任编辑:吴梦煦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苏州公积金新政,7月1日起正式实施!
  2. 2时间的契约:十年一墅,龙湖作答
  3. 3阳澄企业总部园:解码阳澄西岸总部经济的跃迁之路
  4. 4紧急通知!湖东顶豪四批次取证!
  5. 5园区人才房来啦!有新鸿基环贸广场、招商序......
  6. 6好消息!园区这里即将通车!
  7. 7全维示范区匠呈 | 以江南之名,重新定义“宋式风雅”
  8. 8苏州惊现“容积率革命”:砍掉593户,为92%低密墅境让路
  9. 9苏州↔张家港,以后只要15分钟!
  10. 10好消息,绿城桃源里再次领证,合院+叠墅!总价567万起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