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市应慎行
地方政府为何上火?杨红旭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很高,楼市降温,将严重损害地方收入;二是房地产业影响几十个相关产业,一业如萧条,百业则不振;三是如果楼市大幅降温,尤其是房价跌幅明显,部分业主会闹事,影响社会稳定,如果开发商跑路、楼盘烂尾,地方政府还得收拾烂摊子。
何况地方救市的行为对于楼市确实有促进、激励作用。放松政策,甚至是出台新政策,一方面降低了购房门槛或成本,有助于刺激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救市也改变了购房者的心理预期,认为后市房价还将上涨,所以部分人会放弃观望,积极入市。
但是,也不必奢望救市效果。从理论上讲,如果没有“中央军”,“地方军”的救市作用不会很显著,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前者。尤其是对楼市非常重要的货币、信贷政策,主要掌握在中央手中。下半年,仍然看不到货币大幅放水,仍然是紧平衡的概念,至多是配合稳增长而小幅、局部放松。
也有些专家坚称政府不能再救市,“房地产整体来说,过去这么多年一直是吃小灶的,像家里孩子中的老小,总是倍加呵护。现在市场正在回归市场本来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小灶不应该再吃下去了。”另外,房地产市场的“虚火”持续了多年,表面的繁花似锦掩盖了许多深层次问题,无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还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艰难,其实都可以从房地产市场的如火如荼中窥出端倪。即使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考虑,虽然当下救市可能起到缓解暂时的财政压力之效,但土地出卖终有穷期,土地财政注定无法持久,当下的救市实等于饮鸩止渴。
他们认为,不管你是否欢迎,楼市拐点迟早会来。而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来说,早来无疑好过迟到。因此不能再给这个虚火旺盛的房地产市场传递任何容易诱发其幻想的信息了,在结束土地财政、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中,政府理当扮演的角色及其着力之点,应该是清楚的。
2008年楼市老版本是否再次上演?苏州不存在救市?
回顾并不算遥远的历史,在2008年和2011年楼市降温时,也曾有地方政府如此行事。比如,近日王石表示:2008年因为楼盘降价,万科被南京政府罚款4000万元。此事被南京官方否认,可能另有隐情。但是,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确有名言: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下一步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其进行查处,以防止烂尾楼的出现。另外,2008年万科在杭州率先降温,售楼处被砸,当时被政府及业界同行孤立,却是不争的事实。
实践上来看,从2008年5、6月份开始,各地陆续出台救楼市的政策,但其后半年,效果乏善可陈,直至10、11月四万亿救经济和中央救楼市政策出台后,市场才逐渐见底。虽然今年的经济面好于2008年下半年,楼市也没当时那么糟,但也不宜过分期望地方救市的效果。
14小时前
1天前
2天前
2025-06-28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