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革新——用先进的文化创意意识“换脑”》
跨入新世纪,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态势十分迅猛。为在高速成长且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些开发商开始试探用地产与文化创意联姻的方式寻找新的“蓝海”。文化创意资源与房地产业的结合,促进了地产行业的创新转型,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与地产联姻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一些问题待突破。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问题
目前,很多城市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千城一面”,“文化断裂”与“文化僵化”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原因在哪里?陈俊分析认为,一种可能是用“工业化思维”在做城市文化,结果自然是无差别的建筑;第二种可能是用“西洋化”做城市文化,即完全以西方和现代功能化为主导;第三种可能是用“古董化”做城市文化,往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了“非文化物质遗产”。
另外,“文化意识”不强也是原因所在,主要有这么三种“落后”的文化意识:一是“徐娘心态”,即对中国文化,人们总爱讲过去的事,不敢讲今天,别的国家输出的是当代文化,我们输出的却是老祖宗的东西。比如,说起南京文化就只有“六朝古都”、“秦淮风月”等这些老的六朝文化、明代文化,缺乏当代文化的注入;二是“小农意识”,在文化输出上习惯于小打小闹,或是剪纸,或是弄个杂技,全是手工作坊式的文化交流;三是有点“老大作风”,管理上好大喜功,“老大心态”、总喜欢说自己多么灿烂辉煌。
二、做文化创意先要“换脑”
陈俊认为,决定城市特质的内在核心最终还是文化基因,要让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转化成现实优势和生产力,就要有“先进”的文化创意意识,通过“继承和创新”、“开放与合作”让文化散发活力,产生效益。
首先,做文化创意应用“时尚心态”定位文化主流意识体系。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要打破思维定势,对文化基因进行再造。比如南京,就不只是“六朝古都”、“秦淮风月”,应与时俱进,用“国际坐标”来筛选和重组南京文化,重新塑造南京主流文化体系。从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到南京“艾米1895影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文化创意项目可以说各具特色。
其次,要用“渔民意识”去经营文化产业。在文化基因的再造过程中,陈俊很欣赏浙商的“渔民”意识。从根源上说,这是文化基因的问题,苏商流着农耕文化的血液,而浙商流的是渔民文化的血液,渔民四海为家,更容易形成一种开放与合作的观念。
一德要做大胆的突破,觅一路人、寻合作发展成为一德的方向。“觅一路人,做一件事”,强调的是战略认同和团队认同。关于这一条,陈俊提出了形象的“动车组理论”,是每节车厢自带动力,即通过授权机制使得组织内各单位、各个人都能行使自己的职权,在满足一个方向(轨道)的前提下,各自出力使速度达到终极。
在这个理论支持下,很多原本外部的合作公司、供应商,纷纷采用合作合资机制,加入到一德企业的总体战略体系内,出现了1+1=11的巨大效应。
再次,要用“务实风格”管理文化行业。“务实”和“科学”要求用现代化企业思维管理行业,从道德管理到科学管理,从传统管理的“粗放”转为现代管理的“精密”。用现代思维和意识,从制度、资本、运营、平台、项目着手构建文化产业链竞争力。
2025-06-25 08:41
2025-06-25 08:29
2025-06-25 08:19
2025-06-24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