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步步紧逼,街边店何去何从
今年2月,在本土经营了17年的餐饮企业喜洋洋食府关门。2月底,市中心老牌饭店鸿运大酒店以重新非毛坯为由停业。4月,市中心老牌面馆楼上楼关门。尽管这些店各自有原因,但是生意下滑,门店租约是共同的问题。以楼上楼为例,据在店内工作了一年半的店员介绍,从去年5月开始生意就在走下坡路。原本平时每天有8000元左右营业额,周末更是接近15000元。但是后来每天只有5000-6000元,遇上下雨生意更是惨淡。
因为没有“抱团聚客”优势,也没有丰富停车位等便利性,街边饭店受到综合体餐饮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以前全是街店的北疆饭点,近几年分别在苏宁、茂业、宝龙、万达等综合体开设连锁店。
但是,街店也有其自有的优越性。卫容佳分析,综合体内需要统一环境,每个店的大致非毛坯风格、营业时间都是限定的。更重要的是,综合体的租金远远高于街店。除了更能突出自己餐厅的特色,街店的优势还在于客人都是冲着店铺品牌本身而来,有更强的消费目的性。经营得好,可以培养出更忠实的客户。
综合体的租金一般为保底租金或抽成租金,两者取其高。据了解,在万达开300多平方米的餐饮,租金约80万元。再加上人力、食材等成本投入,毛利率要占到餐饮销售的40%-45%才能保本。此外,街边店在亏本的情况下还能支撑几个月甚至一年,因为一旦决定关店,店面转让费能让商家挽回一部分损失。但餐饮店开在综合体里,即使没赚钱也不能随意关门大吉,因为一家关闭的店面将会影响到整个综合体的形象,综合体的运营方对此是不允许的。所以,加上前期非毛坯费用,开在综合体里的餐饮店,若是没赚钱就等于亏钱。至于一些小本餐饮,更是根本进不了综合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电话咨询了太湖新城在建的某综合体,得到的答复是不招个体经营,只招连锁。
警惕盲目扩张,街店更应注重特色
“如果饭店口味好、性价比高,不管在哪里我肯定会去。”这是资深食客胡先生对于选择街店或者综合体吃饭时给出的答案,也代表了众多食客的心理。
“先做内功,选好合适的人才做店长,确保服务和品质,然后再考虑合适的地点开店。”这是卫佳容给出的分析,尽管一茶一坐更倾向于进驻综合体,年底就将在万象城开新店,但是其透露已经拒绝了多家新开城市综合体伸出的“橄榄枝”。她认为街店更容易体现餐饮品牌本身的特色,自身也确实需要打造特色来吸引客源。比如周五召开的台湾美食品鉴,以及目前店内餐饮的转型,就是打算做出台湾特色茶餐厅的名气从而吸引顾客。
市商务局人士分析,城市综合体餐饮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已面临激烈的搏杀,餐饮切不可盲目跟风进驻。一般来说,综合体对于外来连锁餐饮更有吸引力,而街边店则应该找准定位,以自己的特色取胜。综合体的兴起让原本带状的美食街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未来如果能打造餐饮加其他业态的“街区”形式,同样能够实现街店“抱团聚客”的能力,应对综合体餐饮的竞争。
2025-07-08 08:55
2025-07-07 08:10
2025-07-06 15:45
2025-07-05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