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目标,中央政府希望房价合理回归,但是多少合理呢?房价高低的衡量标准,通常用的标准就是房价收入比,也就是房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就是多少年收入可以买一套房。国际水平一般在3到6之间,超过7就要引起警惕。根据一份名为“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报告,2011年中国总体房价收入比为7.4,东部城市集体偏高,第一名深圳为15.6,上海12.4名列第四,均超过12,北京以11.6排名第五。
为什么看似如此之高的房价收入比,却没有如预言家所言走向崩盘?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源自收入统计的缺失,譬如兼职收入以及灰色收入并没有统计在案,另一方面则是各种隐性福利分房政策的存在扭曲了市场信号,譬如各地开花的公务员小区。
平心而论,中国房价上涨,是一连串因素的结果,与城市化、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自有住房率偏高乃至货币供给等等因素都息息相关。也正因此,无论从什么水准衡量,中国房价目前确实过高,但并非高得完全没有道理,频频出现高价高价地及天价楼盘的消息揭示了“楼市泡沫”的另一面:存在即合理,这看似不合理的价格背后,有其一定合理性的存在根基。
回顾最近十余年的房价变化,笔者曾经整理过全国房价的数据作为参考。粗略地看,其中2004与2009年可谓房价起飞的两个加速点,时间点上刚好对应着土地招投标制度铺开与四万亿推出,谁是最大的获益者,谁在推动房价答案昭然若揭。
2025-03-26 18:25
2025-03-26 09:10
2025-03-25 08:25
2025-03-24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