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苏州的创新发展与突破,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回顾2015年,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苏州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十二五”目标全面实现,金融贡献度稳步提升,有利支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今天(2月27日),苏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勤第对2015年苏州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存贷款余额创新高 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十
周主任首先对2015年苏州金融总体情况做了介绍。据了解,2015年末,全市金融资产达3.8万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金融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482亿元提高到11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1%。可以说,苏州金融业,已然成为苏州地方发展的支柱产业。
而在苏的金融机构,总数发展至759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300多家。金融从业人员也相应增加了2.5万,达到了6.6万人。已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担保再担保、典当、小贷、融资租赁、股权投资、金融中介等新型金融业态相结合的基本架构。
“十二五“末,苏州金融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十,比“十一五”末提升了3个位次。周主任说,作为一个地级市,苏州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证券业乘上发展快车 金融业“三驾马车”齐发展
对于金融业的中坚力量,苏州银行业也是稳中求变,转型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苏州各银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5231亿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0位。本外币各项贷款月20161亿元,首次突破20000亿元,列全省首位。在转型脚步明显加快的同时,不良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全年处置不良贷款300亿元,尚有不良贷款余额293亿元,不良率1.4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保险和证券业也是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全是保险业累积实现保费收入368.3亿元,保费规模居全省第一。经营质量和险资运用也不断提升。而随着上半年A股市场接连走高,苏州证券期货业也发展迅速。2015年托管市值6347亿元,全年累计证券交易金融90560亿元,同比增长了247%。证券业全年佣金收入达47亿元,同比增长了168%。
破解困局渠道多 全年金融生态无“雾霾”
2015年末,苏州的上市公司总数已有100家,总市值达8885亿元。对于企业家、市民关心的金融创新服务功能,周主任介绍,“十三五”期间,将建设三大基础平台、运用二十项工具、六大机制保障,破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部队称等诸多困局。目前已有26家机构设立“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于2015年11月上线试运行。截止2月20日,平台登陆企业超8000家,为300家企业解决25亿元融资需求。其中,近一半为非质押类贷款,45家企业获得首保首贷。
总的来看,2015年苏州全年金融生态较为稳定,各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拨备水平较为充分,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为了保护市民利益,维护苏州良好的金融环境。苏州多部门联动防范查处了数十起民间非法集资案件,并开展打处非集中宣传。
对于新开篇的“十三五”发展,苏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周主任预计,力争苏州全年金融资产总量超70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超10%,机构总量超1000家。基本完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布局,将金融产业从目前的支柱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