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锁定“全球影响力”
苏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朱江介绍,此次出台的政策目标定位很高。苏州提出,“一基地”、“一高地”建设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所以政策制定紧扣了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了世界前沿科技,着眼于全球顶尖人才。同时,“3+1”政策文件是一套“组合拳”,每一个文件在具体条款的设置上,都围绕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迫切需求,文件与文件之间也形成了有效衔接,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政策奖补力度空前”。据介绍,苏州全市财政每年将投入100亿元支持创新,并保持相应增长。比如,对于引进顶尖人才单位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于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对于重大创新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项目资助,对新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给予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等。
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在产业发展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和鲜明的特色,政策制定时也紧紧把握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一关键。“苏州在出台政策前,深入学习上海、深圳等地经验做法,但同时也保留有本地特色。”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忠举例,比如,苏州在支持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促进新产品产业化和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一直保持了一定的工作力度,形成了特色做法。这些特色做法,在新政中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提升。
此次人才新政亦有很多创新突破。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胡卫江介绍,在构建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方面,高端人才可在原额定编制外另设特聘岗位;在探索人才举荐制度上,面向重点领域,凡经专家库内3名以上专家举荐,可直接入选相应人才计划;鼓励科员人员离岗创业,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并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新政引发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激励措施范围更广力度更大让人欣喜。”苏州蓝海彤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永泉说,苏州的人才政策非常完善。来苏州三年多时间里,他先后获得区级、市级、省级等各项人才项目资助3000多万元,这些资金帮助企业度过了初创期。目前,蓝海彤翔以“蓝海创意云平台”为核心,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在自主研发企业级云计算产品、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美中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创始人孔德海认为,关于人才服务的40条新政,对海外人才落户苏州是极大的鼓舞。美中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专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拥有18000名创业者会员。作为苏州海外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单位,协会将在海外积极宣传苏州人才新政,推荐人才,引进项目。
推进“一基地”建设《若干措施》的政策内容,让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芳喜出望外。她说,政策第二部分支持企业提质增效中提到,“加大智能装备开发和应用”,要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这一工程重点支持培育十个智能工厂,建设百个智能车间,千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和万台机器人应用,这对像“博众精工”这样立足智能制造产业的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伴着这股春风,苏州英络在未来的几年不仅是行业内的单打冠军,还能逐渐走向行业领先,并向着全国乃至全球百强的目标前进。”2013年,龚霄雁创办苏州英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他说,企业每一步的成长,都和苏州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服务分不开。这次苏州出台了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文件,将为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