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以来,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设计似乎始终被置于一种动态,震荡的时代环境之中。当历史、文化、政治。地理等外在因素也处于这种动态之中时,它们的演变对建筑设计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建筑如何从动态的城市环境之中寻找全新的互动方式,从而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了建筑师们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这一点,对于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生活阅历和设计经验的 OAD 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陈英男来说,有他独到的观点。
7月19日,他在作为嘉宾身份参与的题为“【景】与【城】——探求设计与城市生活的空间联系”的沙龙对话之中,以一个建筑师的身份尝试以当代的方式解读城市、生活的身份特质以及居住者的内心诉求,以使用者幸福的感受为最终目标的理念。而这也是陈英男首次在公众前露面。
关于陈英男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就职于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北京华贸中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及都林国际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现任 OAD 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董事、总建筑师。陈英男在酒店及商业建筑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擅长突破固有的标准化模式,探求每个项目与其周边环境相关联的个性场所特征。
当下我们应当减少对于机动车的依赖,打造尺度更为合理的城市
90年代,北京的四环还没有通路的时候,经常会莫名有一种感觉,觉得北京城修的路虽然方便了交通但却同时割裂了整个城市。还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见的未来城市的画面基本上都是如此,高楼大厦之间公路纵横交错,极其现代化却又觉得没有温度。小的时候觉得未来就应该是这样,然后现在看见北京的确已经如我当初所想,但忽然发现,这个城市已然从过去熙熙攘攘,叫卖声响彻天空的温暖城市变的冰冷,放眼望去,街道上都是一辆又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人。整个城市都变成了车的空间。
十年前曾拜读过一本有关于城市规模,或者这个城市尺度,城市密度的著作,大概意喻我们应当减少机动车的依赖,建造尺度更为合理的城市,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基本都以北京为蓝本发展,以至于很多城市二环三环都修起来了,这个事明显不太合理,因为有些城市并没有真正考虑过自身的实际情况就蓄意扩张,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时候我在想,未来城市到底应该什么样?是像大家所看到的科幻片里那样天马行空,还是跟现在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但又一点可以肯定,没有那种古典的,金光闪闪那些东西。必然是跟着时代一样一步步朝前发展。
所以你说我渴望什么生活,我渴望能够便捷。就像现在,上班花一个半小时两个半小时,每天平均花三四个小时在路上,很累。因此我希望可以很便捷。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1天前
2025-06-28 14:45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