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定于本月在苏州召开。
新常态,新发展,新挑战,新跨越。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苏州经历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深刻变化,逐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五年;也是苏州经济社会迎难而上,如期实现“十二五”规划,在稳定增长、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优化、民生改善、从严治党诸方面取得健康稳定发展的五年。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以民生视角、百姓观感,回顾五年来苏州发展成就,围绕苏州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宏伟目标,鼓士气、增信心、聚合力。
“十二五”时期是苏州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跻身“万亿俱乐部”,2015年达到1.45万亿元,居全国重点城市第7位。
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2015年达到2.2万美元,居全国重点城市第2位。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上3万亿元台阶,2015年达到3.05万亿元,仅次于上海稳居国内城市第2位。
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站上千亿元高地,2015年达到1560.8亿元,稳居全国重点城市第6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
……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这座城市走过的极不平凡的足迹: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增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苏州智造”向更高层次发展跨越,转型升级迈上新路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为全市经济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稳增长 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复兴,城市的力量非常重要。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极大地激发了城市的活力,一批代表中国综合实力的城市,正在崛起。苏州,便是其中之一。
2011年之前,中国城市经济总量一直处在三强时代。上海、北京、广州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0年闯过万亿GDP关口,可以说是中国内地城市经济总量的一次里程碑。而就在2011年,位于江南一隅的苏州,紧随其后迈入GDP“万亿俱乐部”,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市。
继2011年迈入万亿元门槛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又连续突破新关口,2012年、2013年、2015年相继跨上了1.2万亿元、1.3万亿元和1.4万亿元三大台阶。“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万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0.53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由“十一五”末的9.3万元增加至“十二五”末的13.67万元,增长47.1%,并于2014年突破2万美元大关。
“十二五”期间,面对世界经济波折复苏、欧债危机深层影响、国内需求有所放缓的复杂形势,苏州GDP年均增速为9.5%,比“十一五”的14.0%回落了4.5个百分点,但从回落幅度来看,总体呈现步伐放缓趋势。与上年相比,最大回落幅度出现在2012年,为1.9个百分点,2015年收窄至0.8个百分点,充分表明我市经济发展转入了平缓温和的新常态轨道。
2025-09-24 13:35
2025-09-23 10:30
2025-09-22 16:31
2025-09-22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