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之前,新鸿基也曾进入了王石的视野。郎咸平曾在总结香港地产企业的成功之处在于保守,新鸿基作为香港房企的领路人更是将其演绎到了极致。将负债率保持在15%——20%以内;注重成本控制,尤其是对土地成本的控制,以求利润率达到最高;拥有充足的资金流;对于进入外地市场的谨慎;通过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去的更多收益;降低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这些构成新鸿基发展的基因。
万科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而熟悉万科的人应该知道,相较于用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来换取更多的收益,万科更多的是希望能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住房,致力于住宅产业化和产品标准化的企业。对一个旨在全国布局的企业,其对成本的控制,对于外部市场准入和土地成本的控制欲望也不是很强烈。而在负债率和利润率上,万科均保持着这两者的高占有率。从万科年报上可知,2013年,万科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22.31%,其负债率高达79.5%。但万科似乎对于高负债率并不“感冒”。
发展才是企业能够长久保持生命力的灵丹妙药。相较于新鸿基的保守,显然对市场研究更透彻的帕尔迪更符合万科的口味,或者说是更符合王石的口味。
无论是帕尔迪流水化的组织施工过程、工厂流水线上生产住宅、紧密的供应链组织,还是其资金流动性弱情况下的高资金周转率,当然,还有那令人瞠目结舌的连续56年的盈利记录,这些,都让王石倾心不已。
万科地产各地公司一览
为了细致的分析客群特征,成立于1956年的帕尔迪把其涉猎的市场划分为16个子市场,在其中的7个子市场中它被消费者评为最满意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这些细分的子市场也构成了帕尔迪产品生产的依据,同时也成为万科日后细分市场和研究不同客群特征的重要依据。
在意图布局全美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流动性较弱的限制随着帕尔迪业务的不断铺展逐渐显现出来。而帕尔迪的优势恰恰在于其资金周转率,高资金周转率决定了帕尔迪本身的盈利模式:即提高经营效率。如此一来,帕尔迪的战略意味着企业会通过开发更多的楼盘以满足需求,同时不追求在单一楼盘上获取高额利润。
王石曾在博客中说:“万科选择美国房地产企业帕尔迪作为标杆是基于三个判断:⑴在美国二十几个州做跨地域的住宅开发,同万科的经营模式类似,且是美国同行中规模最大的上市企业;⑵连续50年以上的盈利记录,平均净资产回报率在16%以上,并能长期保持在18%以上;⑶产品定型和开发模型成熟,比如市场分析 工具‘城市地图’、客户的‘终身服务’,值得借鉴。”
2025-06-23 13:50
2025-06-22 15:45
2025-06-21 13:11
2025-06-21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