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地方债规模预计突破20万亿 政府信用评级将启动
银监会近期进行的地方债摸底考察中,初步统计表内信贷的规模约为9.7-9.8万亿,来自通道业务的规模约为13-14万亿,地方政府BT代建的规模约为6-7万亿,保守估计总量突破20万亿。目前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模式,是通过政府成立的各种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借款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公司债或项目债。
观点:审计署的四级债务审计仅仅只能摸清家底,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举债约束机制的建立。发展市政债促进地方政府建立正向激励约束机制,受到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市场化定价等市场化约束,是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北上广连涨40余月一线城市房租飙升暗藏利益链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8月居民消费水平数据显示,住房租金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9%,连续44个月上涨。与此同时,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8月数据显示,住房租金连续47个月上涨,深圳更是已连涨50个月。不断上涨的房租,迫使蜗居大城市的“夹心层”人群不停换房,一步步远离城市中心地带,甚至被迫逃离已经打拼多年的北上广。
观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租房市场,除租房需求源源不断在支撑租金上涨外,还受房价、地价、中介等相关利益体链条影响。尤其是中介垄断房源放大供需矛盾,哄抬价格是背后一大推手。
沿线大型综合体座座而起轨交勾勒商业新蓝图
9月21日,轨道交通2号线开始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试跑”,今年12月28日将正式试运营;目前,4号线及支线、2号线延伸线正在施工;3号线年底也将正式开工建设;5、6、7号线正在启动报批程序。轨道经济发散性、立体式的特点,正在加速苏城商业格局的转变和升级。一张被条条轨道而勾勒成形的苏城商业新蓝图正日益清晰。
观点:“由点及面、由线而串”可以预见,随着更多条轨交的相继开通,将从“一站式消费”到“商圈式消费”、“商业带式消费”不断过渡。轨交“市区网络+郊区放射线+城际延伸线”的构造模式,让市区的商业点得以链接,让郊区消费流的消费需求得到保证,让周边城市的客流、商流极度涌动。
银行急刹车房贷全线收紧 “钱荒”或进入第二季
在经历过6月“钱荒”之后,“银行季末钱紧”再次挑起了人们脆弱的神经。与之相印证的是,停贷再次回到市场的视线之内。由于额度极其紧张,往常要到年底才逐渐收紧的信贷额度已经从9月下旬开始猛然踩住了急刹车。
观点:车房贷的放款收紧将造成开发商销售回款压力及购房者的支付延迟,“银根”趋紧的背后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监管因素和外围市场的影响。面对银行季末流动性压力,央行的态度是,将用更多工具调节银行流动性。
2025-03-18 10:50
2025-03-17 09:50
2025-03-16 16:45
2025-03-15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