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颠覆式”的人才理念
1.战场选将:在淹死前学会游泳
陈小平认为,作为企业一定是在“战场上选将”。要敢于给岗位、要敢于培养。“什么叫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你扔到水里去,在淹死之前你学会了游泳,那么你就是人才。”
对于人才培养,中南配有很多机制,比如大学生入职实行两级导师制,一个导师,一个师傅。中南对新进入的大学生强调轮岗,以培养“T”型人才,即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深度,同时又能够有一定的广度,具备发展的潜力。导师就是要对新进大学生一年的整个成长过程承担责任,到了每一个轮岗环节,就是师傅引导。
同时,中南非常支持员工参加外训,但一定配有相应的制度管理,比如,员工外训回来后,有责任和义务开个小型分享会,把外训学到的东西进行分享,如笔记、资料等,参加外训的整个费用方可报销。如果参加的一些外训特别好,中南还会考虑再把讲师请进来,进行批量培训。与外训配合的是丰富的内训,走出去请进来,一是向标杆学习,二是把外面优秀的专家教授请进来授课,三是鼓励内部的优秀人才上讲台,对于每个经理人,则是有责任有义务上讲台,对其下级进行培训。
2.门票制专治“培训无效”
企业培训往往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企业费尽心思提供多种培训,员工却费尽心思“溜空子”,培训变成了一种被动学习。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中南从“考驾照”这个事上得到启示——国家从来没有要求人们去参加培训,但它规定了开车上路必须要有驾照,驾照是开车的必要门票。所以,要想开车的人,都自然会去培训、去学习。所以,关键是要有这个机制。
中南现在就不再一味的做培训,而是完善认证资格体系,明确各种岗位应该具备的认证资格,具体到包括看过哪些书、参加过哪些培训、参加过哪些考试等等。拿到这个认证,才有上岗的资格、才有加薪的资格。在这样一种机制下,中南就可以推行 “赛马会”,让企业更有活力。
陈小平表示,“作为企业,首先不是要构建一个培训体系,而是要构建选拔体系,要构建一个资格体系,通过这个资格体系自动来约束、激励员工具备学习的动力和压力,真正自愿地去参加培训。靠公司来培养,效果不明显,员工自己去学习,这才能学好。所以,不把这个体系建起来,培训都是假的。”
结语
面向未来,中南的中长期规划目标是,2014年增速50%,未来5年保持30%增长速度,到2027年,集团拥有100个购物中心、100个五星级酒店,进入全国前20强,稳居第一方阵。而中南坚定的“造城蓝海”战略让这些目标可期。
2025-07-01 10:13
2025-06-30 08:05
2025-06-29 18:45
2025-06-28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