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渡:“资源时代”到“能力时代”
在陈小平看来,房地产行业的盈利水平要高于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但管理水平却远落后于这些行业,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任何一个行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残酷,行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阶段快速发展时,企业也必须要由粗放型的管理向精细化的管理转变。
“什么叫转型,就是房地产企业不得不把对外的目光开始转移到对内,把原来对资源获取的需求转为对企业能力提升的需求,由资源时代进入能力时代。”陈小平表示,向外的时候第一个就是找市长要地,第二个就是找(资本)市场要钱,只要有了这两个因素,基本再无压力。但如今,土地红利逐步受到控制,有钱有地没有能力,也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房地产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的内生能力,打造企业在这个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包括企业的产品及产品的附加值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品质是否经得住市场考验、服务的品质是否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以及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的表现等等。这一系列的内生的因素,是决定企业能不能在行业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中篇 蓝海战略
中南战略属于蓝海。
中南的战略模式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城市运营商,聚焦于二三线城市新城新区的建设,做2000亩乃至10000亩新城新区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中南给自己定了一个口号——“造城找中南”,这也是中南对自己的战略定位。这样的战略是怎么得来的?陈小平表示,无论哪个行业,所有的战略都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定位的问题,想做什么,想到哪里去;第二个问题就是能力的问题,有没有能力去做;第三个就是协同的问题,各种资源要素是否可以整合。
中南也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一、蓝海之定位
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
中南瞄准中国城市化进程,预判未来10~20年将产生大量刚需。陈小平认为,城市化的进程带来的是城市边界的扩张,城市边界的扩张必然带来新城新区的建设。所以,在中国的新兴城市还存在很多造城机会,中南将这些机会作为战略方向,这就得出了中南商业模式的核心——做新兴城市的综合运营商,敲定了二、三线城市新城新区大盘开发的造城模式。
在二、三线城市当中,根据经济增长的情况、房地产所处的阶段、人口流入和流出情况等因素,寻找具备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具备人口导入因素城市增长潜力的一批城市,这类城市中南将其定义为新兴城市。中南认为,这类新兴城市的土地尤其是近郊土地的增值会加快,造城模式还将享受一定的土地红利和溢价空间——造城时荒凉一片,随着造城的进展,土地的溢价自然会不断提高。比如中南在某城市100多万拿下的地块,最后能溢价到200多万。
所以陈小平认为,造城是中南差异化竞争下的蓝海领域。
二、全产业链非同寻常
中南定位上既要匹配市场需求,又要适应其核心能力。这就是回答第二个问题,有没有能力去做?
新城新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它牵涉到基础设施、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以及酒店、商业等的建设。造城要有底气。为什么中南就能造城?中南的底气在哪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南集团产业链俱全,包括房地产业、建设产业、工业产业、土木工程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产业等多个板块,涵盖房产开发、市政轨道交通、土地一级开发、建筑施工、非毛坯装饰、自持物业、商业酒店乃至体育场馆经营等。
从基础设施到商业、住宅、新区建设等方面,为当地政府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和系统的投入方案。而这,就是很多国内房地产企业做不了。
比如中南每进入一个片区,会将整个产业链带去,连基建都一手承包,为当地建体育馆、修地铁、修路桥等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至到后期的酒店运营。中南的策略是投资一个大项目,进入一个新市场,建立一个产业链,从而为政府、市场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三、资源要素整合
中南为什么做新城新区建设?因为新城新区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是刚需。陈小平认为,一方面,城市扩容必然要建设新城新区以承载不断增加的总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原有老城区建设水平和功能配套已不能满足需求。新城新区建设对城市发展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刚需,而这个需求对中南来讲就是发展的空间。最终中南从基建到后期酒店运营一手承包的造城模式,就很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青睐。
正如陈小平所言,不管市场形势和宏观环境如何变化,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房地产企业,只有找准方向,苦练内功转型升级才是未来的必由之路。
2025-06-29 18:45
2025-06-28 14:45
2025-06-27 17:56
2025-06-27 09:11